1范圍
本標準規定r德州驢的主要品種特征和等級評定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德州驢的品種鑒定和等級評定。
2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2.1
德州驢Dezbou donkey
原產地為山東省魯北平原沿渤海各縣、肉挽兼用的大型地方驢晶種。
2.2
魯甲withers
以第二至第十二胸椎的棘突為基礎,與其兩側的肩胛軟骨和肌肉、韌帶構成的軀干上方的隆起部。
以第三至第五棘突為最高部分。
2.3
背back
以第十三至第1+八胸椎為基礎,自警甲后至最后一根肋骨以及兩側肋骨上三分之一的體表部位。
2.4
腰loin
以腰椎為基礎,從最后一根肋骨到兩腰角前緣連線之間的部位。
2.5
尻croup
以髖骨和薦骨為基礎。兩腰角和兩臀端四點之間的軀干后上部,前接腰后連尾的部位。
2.6
體高height of withers
警甲頂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
2.7
體長body length
肩端至臀端的斜直線距離。
2.8
胸圍girth of heart
警甲后方,通過肩胛骨后緣,垂直于地面,繞體軀一周之周長。
2.9
管圍circumference of cannon bone
左前管上三分之一的下端,即管部最細處之水平周長。
2.10
失格unsoundness
驢先天性的體型結構或機能上的缺陷。
2.11
損征defect
驢后天獲得的體型結構或機能上的缺陷。
3原產地
以山東無榱縣、慶云縣、沾化縣、陽信縣、鹽山縣為中心的魯北平原沿渤海各縣。
4品種特性
4.1外貌
4.1.1體質和整體結構
體質結實緊湊,皮薄毛細,體格高大,體形多呈正方形。德州驢(公、母)圖片參見附錄A。
4.1.2頭部
中等大小,眼大,耳立,上下唇閉合良好。
4.1.3頸部
頸長適中,頸肌發達。
4.1.4軀干
警甲明顯,肋拱圓,背腰平直,腹部充實,尻稍斜。
4.1.5四肢
四肢堅實,關節明顯,蹄質堅實。
4.1.6毛色
主要分為兩類毛色。絕大多數驢的毛色為鼻、嘴、眼周圍和腹下被毛為白色,其他部分純黑,俗稱黑
三粉。少數驢的全身被毛為純黑,俗稱烏頭。
4.2類群
德州驢可分為輕型和重型兩種類群。除上述共有體質外貌特征外,兩類群還具備的其他特點如下:
--輕型:體質干燥,頭清秀,四肢較細,肌腱明顯,體重較輕,動作靈敏,毛色為黑三粉。
重型:體型顯粗重,頭較重,鬈甲寬厚,四肢較粗壯,關節較大,動作較遲鈍,毛色為烏頭。
4.3成年體尺
成年公驢的平均體窿、體長、胸圍、管圍分別為:(140.Z士3.80)cm,(138.8士3.8)cm,(149,2±4.5)cm,
(17.4±0.9)cm。成年母驢的平均體高、體長、胸圍、管國分別為:(135.o土4.8)cm,<134.2士5.3)CA,
(145.O土8.2)cm,(16.2士0.9)cm。
4.4生產性能
4.4.1產肉性能
產肉性能優良,成年驢體重一般可達268 kg,屠宰率可達到53%。
4.4.2役用性能
載重750 kg,日行40 km;最大挽力一般為體重的75%左右。
4.4.3生長性能
生&發育快。在良好飼養管理條件下,驢駒一歲時的體重和體長最高分別可達到成年驢的90%、
85%以上。
4.4.4繁殖性能
一般15月齡時達到性成熟,母驢2.5歲、公驢3歲以后開始配種。母驢一生可產駒10頭左右。
5等級評定
德州驢達到初配年齡時進行等級評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