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標委[2016]第013號
各有關單位:
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標委綜合〔2014〕89號《關于下達2014年第二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的要求,由農業部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總站等單位負責起草的《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計劃號:20142455-T-604)已完成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請對標準征求意見稿進行審查并提出意見。
請將意見在2016年5月10日前反饋到電子信箱sactc201@163.com,或郵寄至全國農業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
秘書處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德勝門外北沙灘1號37信箱
郵 編:100083,電話:010-64882636傳 真:010-64883332
附件:《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
全國農業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2016年4月5日
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玉米機械化生產主要作業環節的農藝要求及機械化作業技術規范。
本標準適用于東北華北春玉米區、黃淮海夏玉米區、西南山地玉米區和西北旱地玉米區的玉米機械化生產作業。青貯、制種和鮮食玉米的機械化生產作業可參照執行。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糧食作物種子 第1部分:禾谷類
NY/T 503 單粒(精密)播種機 作業質量
NY/T 1355 玉米收獲機 作業質量
NY/T 1409 旱地玉米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規范
3 品種選擇
3.1 應選用當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主要推廣的,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的穩產玉米品種。
3.2 應選用經過精選、分級和包衣處理的玉米種子。玉米種子質量應符合GB 4404.1的規定。
3.3 未包衣的種子,播種前應根據當地病蟲害常年發生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防治藥劑進行拌種處理。
4 耕整地
4.1 應根據當地的種植模式、農藝要求、土壤條件和地表秸稈覆蓋狀況,選擇機械耕整地作業方式與作業時機。
4.2 深松作業宜在秋季或春播前進行,一般每隔3年進行一次。深松深度應能打破犁底層,且不小于25cm。深松作業宜采用大中型拖拉機牽引,拖拉機功率應根據不同耕深、土壤比阻選配。深松機具的耕作幅寬應與拖拉機輪距相匹配。
4.3 底肥深施可采用先撒肥后耕翻或邊耕翻邊施肥的方式,肥料撒施應均勻,施肥量應符合當地農藝要求。
4.4 東北華北春玉米區應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適時進行秸稈粉碎、滅茬、深耕作業,宜采用多功能聯合作業機具進行聯合耕整地作業。深耕深度應不小于18cm。
4.5 黃淮海夏玉米區前茬小麥的收獲宜采用帶有莖稈切碎機構的聯合收割機進行作業,割茬高度應不大于18cm,小麥秸稈切碎長度應不大于15cm。
4.6 西南山地玉米區根據當地的種植模式,可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搶墑直播,也可在未種植的預留空行深翻曬土、平整或條帶旋耕后播種。
4.7 西北旱地玉米區應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適時進行秸稈粉碎、深耕曬垡或深松整地作業,宜采用大中型拖拉機牽引復合作業機具一次完成深松、耙茬和碎土作業。
5 播種
5.1 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水分條件、光照條件和地形等因素合理確定種植密度。東北華北春玉米區的種植密度宜為4500株/畝~5000株/畝,黃淮海夏玉米區的種植密度宜為5000株/畝~5500株/畝,西南山地玉米區和西北旱地玉米區的種植密度宜為4000株/畝~4500株/畝。
5.2 應根據各地玉米產量目標和地力水平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且與播種同時進行。肥料應施在距種子側、下方5cm~6cm處。
5.3 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