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以來,國內玉米市場購銷雙方的博弈逐漸進入“最后階段”,雙方熱情均有所上升,運力繼續趨于緊張,前期糧價跌勢趨于緩和,部分甚至開始回暖反彈。
近一周來,國內玉米價格跌勢趨于緩和,其中華北糧價跌勢放緩,東北部分深加工企業收購價甚至開始回暖反彈。截至目前,黑龍江深加工企業玉米掛牌價1604~1660元/噸,個別企業周環比上漲20~80元/噸;吉林深加工企業玉米掛牌價1640~1700元/噸,個別企業周環比反彈10元/噸,大部分低于去年同期40~140元/噸;山東深加工企業玉米主流掛牌價1874~2030元/噸,周環比漲跌幅度在10~20元/噸之間,低于去年同期40~110元/噸。
北方錦州港集港價1805~1820元/噸,理論平艙價1855~1870元/噸,周環比提價10元/噸;廣東港口散船玉米價格周環比下跌10元/噸,至1980元/噸,月底集裝箱玉米價格繼續下跌。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截至12月5日,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2209萬噸,同比減少582萬噸。從農戶銷售熱情看,“地趴糧”比重最高的黑龍江繼續成為對外供應玉米的大戶;吉林等地則因至港口糧價繼續“倒掛”,賣糧熱情不足;遼寧地區糧商表示,今年當地烘干塔與農戶處于僵持狀態。雖然自11月下旬開始,多地儲備企業開始掛牌收購新糧,但由于東北部分農戶惜售等,其實際收購量十分有限。
據了解,目前多數收購企業仍未大舉入市收購的原因:一方面,近日非洲豬瘟疫情重新浮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的采購熱情;另一方面,多數企業仍在等待國內市場售糧高峰期來臨,因為在12月底前還貸壓力以及春節前購買年貨的壓力之下,節前農戶往往會出現一個售糧小高峰。中美已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未來進口美國農產品的沖擊或再現,企業玉米采購觀望者居多。
據了解,目前國內玉米酒精價格穩中有升,淀粉價格局部下跌,玉米蛋白粉、纖維走勢強勁,DDGS局部反彈,總體看,深加工企業生產收益小幅波動。以深加工產品報價估算,近一周吉林企業每生產1噸玉米淀粉理論盈利198元,山東企業每生產1噸玉米淀粉理論虧損33元,黑龍江西部每生產1噸玉米酒精理論盈利113元。未來我國深加工企業效益將決定其玉米消費潛力,而中美關系在其中依舊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對于酒精加工企業而言。
展望后市,在南方飼料企業節前備貨進入“倒計時”(2020年鐵路春運自1月10日開始,2月18日結束)、東北農戶也迎來節前一波賣糧高峰之際,購銷雙方的博弈正逐步達成新的平衡。上周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將再度打破這種平衡,國內玉米市場底部有望加快出現,而且要先迎接一波價格下跌。新一輪進口谷物的沖擊到來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